日前,工业与信息化部公布首批重点培育中试平台初步名单,全国共有241家入选,其中机器人领域仅4家,合肥市智能机器人研究院强势上榜。
此次公布的首批工业与信息化部重点培育中试平台初步名单,覆盖原材料工业、消费品工业、装备制造、信息技术、新兴和未来产业、共性需求等6大领域,共34个细分方向。
由我院打造的“合肥智能机器人中试平台”主要面向智能机器人及其相关行业,提供专业方面技术咨询服务、项目的中试、熟化及转化支持等。对现有产品或技术的结构、性能、工艺进行重大改进,实现中间试验和小批量试生产,加快科技成果到市场产品的转化,展现出强大的产业转化能力。此外,平台对外积极吸引优质和有潜力的中试项目,对内自主转化研究院的高质量立项项目,帮企业与科研院所的创新成果快速转化、走向应用。
6月13日,安徽省科技与产业融合创新协会第一次会员大会在合肥召开,标志着安徽省首个专业化为科学家、工程师和产品经理之间搭建的服务平台正式组建。合肥市智能机器人研究院担任常务理事单位。
协会现有来自全省的会员单位140余家,将充分的发挥政府引导作用,整合“政产学研金服用”各类资源,坚持市场化运作,吸纳国内外科技产业相关机构和个人加入,构建资源共享、协同创新的合作交流平台。后续筹划通过理事单位应用场景技术需求,发布揭榜挂帅任务,推动市场需求传导至研发和工程技术环节,形成“市场—研发—工程化—产业”创新链条样板工程。未来,协会将力争3-5年成为国内领先、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技产业交流合作平台。
6月26日,合肥经开区首届全球英才云聘会在合肥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启动,标志着经开区在全世界引进高品质人才迈出新步伐。会上,我院院长于振中获聘“合肥经开区全球英才引进联络官”;我院“合肥经开区全球专业人才联络站”获授牌;我院与上海比福检测技术有限公司签署合作协议。
在科技创新平台推介环节,院长于振中展示了我院科技成果转化模式及探索成果,向全球英才发出邀请,共同携手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让生活更美好。
作为合肥经开区全球引才的重要“枢纽”,未来,我院将积极对接全球高端人才和科技项目,助力经开区双招双引”,为地区经济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注入新动能。
近日,安徽省总工会发文认定2025年度安徽工匠,哈工智灵装配调试工程师刘红建入选安徽工匠,此前刘红建曾获得“合肥工匠”称号。
刘红建今年54岁,从事装配工作30余年,共获得14项省级以上技术成果、40余项国家专利、培养30余名青年技工成长为技术骨干。从半自动化、自动化到推进智能化,开发过起重机、救援机器人等装备。在哈工智灵,刘红建与团队共同创新“轮履快换+多传感器融合”技术,解决地下管网监测难题,攻克IP68级防水精度难题实现两栖探查机器人外壳72小时水下零渗漏,相较于传统蛙人潜水下井,大幅度的提升地下管网检测效率。
6月28日,“龙延智能高端装备先进制造项目”开工仪式隆重举行,该项目位于合肥新桥科技示范区,距离新桥机场1公里,项目总用地面积约80.3亩,规划总建筑面积约7.2万平方米,总投资约2.8亿元人民币。
项目布局规划五座生产车间、一座仓储楼、一座综合服务楼,定位于“科技+智慧工厂”,打造集高端生产、研发、办公、仓储、展销于一体的智慧工厂。龙延智能联合发起人李新利表示,该项目将以机器人、高端装备、数字化三大核心为发展趋势,同时,扩大对外经贸交流与合作,为客户提供智慧工厂整体解决方案服务,加强完善龙延智能在智能制造领域的技术革新和高品质服务,为加快制造业高水平发展贡献力量。
6月5日,工业与信息化部、民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三部门公布《智慧健康养老产品及服务推广目录(2024年版)》,哈工标致医疗“智慧康复护理”入选。
哈工标致医疗“智慧康复护理”服务突破从传统经验型护理向精准化、智能化服务的难题。通过深层次地融合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前沿技术,构建“监测-评估-干预-反馈”全周期服务体系,系统可根据患者疾病阶段动态调整康复训练强度,借助远程监护平台实现家庭与医疗机构的无缝衔接,明显提升服务效率与患者依从性。同时,在适老化设计、数据安全、使用者真实的体验等核心功能方面,展现出卓越的产品价值和广阔市场空间。
5月16日,2025全球首届无人叉车应用场景大赛在合肥圆满落幕,哈工库讯将多年“实战经验”转化为赛场上的非常大的优势,在高效搬运竞赛赛区与行业优秀企业巅峰对决,赢得“极速物流调度先锋奖”。
“高效搬运竞赛”要求参赛无人叉车按指定路线平稳搬运货物,精准识别货物位置并避开障碍物,是对搬运速度、准确性和稳定能力的全面考验。
哈工库讯2T搬运车导航系统采用3D激光Slam+融合导航方式,在复杂环境中,不仅实现高精度定位,还能进行高精度控制,避免因操作失误而造成的货物破损毁坏或安全事故。2T搬运车定位精度达到±10mm,举升高度135mm,最大负载达 2000kg,适应多种货物的搬运任务,在赛场上展现出高效搬运能力。此外,该无人叉车配备的调度系统功能十分强大,能轻松实现多车调度100台以内,智能任务派发,有效提升工作效率。
5月18日是第三十五个全国助残日,今年的主题是“弘扬自强与助残精神,凝聚团结奋进力量”。哈工艾斯德康在中国康复医学会主办的“第十二届儿童康复学术年会”上,以及合肥、青岛、兰州的全国助残日系列活动现场,全面展示其在孤独症儿童康复方面的新技术新产品,其中“数智化言语语言发展支持系统”“共同注意与认知评估训练系统”两款新产品获得大量关注。
数智化言语语言发展支持系统用于语言障碍、发育迟缓、孤独症谱系障碍等患者,提升儿童语言能力。共同注意与认知评估训练系统搭载高精度眼动追踪和计算机视觉技术,破解1.5岁~10岁共同注意发育障碍儿童康复难题。
另据了解,6月10日,艾斯德康“G60药谷”运营和生产基地正式启用,助力公司深耕脑科学与脑机接口前沿方向、整合AI与机器人技术方法,加速医康教融合产品创新。
在老龄化加速的当下,养老机器人正成为应对养老挑战的新兴力量,哈工海姬尔以HJE-NA系列智能护理床解决失能老人褥疮预防、调节、生理护理等困难,并通过“以租代售”模式在多家养老机构落地,每月499元起,助力缓解老年人及其家庭对高价设备的采购压力。
哈工海姬尔为租赁服务提供专业配送、安装、调试等全方位保障,支持短租、长租,灵活省钱,适用于医疗机构、养老院、家庭用户。
目前,哈工海姬尔已拥有30+项核心专利技术,国家二类医疗器械认证,获评省级智慧健康养老应用示范点,成为医疗康养机构智能化升级的优选方案。
6月15-17日,“2025”中国焊接产业论坛——机器人与智能化焊接技术及应用”在浙江省嘉兴市召开。哈工智测总经理吕伟新作为行业专家,受邀作专题报告——《机器人智能化焊接中的视觉技术及其在钢结构领域的应用》。
本次论坛由中国焊接协会主办,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指导,中国焊接协会焊接设备分会和斯达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承办,是2025年第28届北京.埃森焊接与切割展览会的配套活动,通过16场高规格特邀报告和专题报告,搭建“产学研用”深层次地融合交流平台,推动焊接技术协同创新与高质量发展。
近日,合肥经开区公用事业发展有限公司与我院在真实地下管网作业场景中,联合开展了一次强降雨天气应急演练。
本次演练模拟合肥经开区遭遇持续强降雨,某区域地下管网因异物淤积或结构问题出现严重排水不畅,导致路面积水快速上涨,情况紧急,需立即对破损管口进行封堵并实施应急排水。我院科技成果转化企业——哈工智灵自主研发的“无人井下封堵机器人”迅速投入实战,无需人员冒险下井,操作员稳坐地面指挥中心,远程操控机器人潜入浑浊的积水中。
作业过程中,“无人井下封堵机器人”实时回传地下管网高清影像及关键数据至地面指挥中心,为应急排水决策提供了及时、有力的信息支撑。在无人井下封堵机器人的保障下,抢险团队高效完成“险情”处置。
此次成功开展应急演练,为提升应对类似突发管网事件的处置效率和安全性积累了宝贵经验,也标志着双方在城市智慧排水与应急处置领域的合作取得新突破。
5月16日,由合肥市欧美同学会医疗卫生专家服务团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联合主办,合肥市智能机器人研究院、合肥恒创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承办的“‘医’路同行,健康‘瘦’造”体重管理科普行活动在我院举行,吸引了众多企业和事业单位员工、社区居民热情参与。
活动现场,不相同的领域的医疗专家聚焦体重管理核心议题,立足临床实践,从专业角度为市民健康管理提供科学指导。同时还现场演示心肺复苏标准化操作流程,提升公众急救技能与健康危机应对能力。
5-6月,科技日报、新华网、人民网、安徽日报、合肥日报、合肥电视台、大皖新闻等媒体聚焦我院,报道我院科技成果转化进展及培育企业前沿科学技术产品等。其中,合肥经开发布推出“封面人物”专栏,将我院院长于振中作为开栏首期访谈人物,深度报道其科学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探索路径典型做法和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