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一点,再往里开。”7月7日,在湖南省衡阳市珠晖区东阳渡大街光芒村秸秆综合使用收储车间,作业人员正指挥着车辆转运。只见一辆叉车“捡”起一捆秸秆,高高举起,稳稳当当地放入货车上,摆放规整后再进行下一捆作业。
这些秸秆,是从各乡民小组搜集而来。经过秤、挂号、堆积和处置,收储流程完结,终究被运送到发电厂、木材厂、养殖场全链条处置。这是该大街打出秸秆综合使用“组合拳”,完善“工业链”的一个生动场景。
每年5月前后,是东阳渡大街环保站朱辉福一年中最繁忙的时分。本年的秸秆禁烧和综合使用作业,朱辉福觉得比从前要轻松些。他说,这几年乡民的观念已经有了很大改变,加上全大街12个行政村都树立了秸秆收储点,每天都可以转运秸秆。
东阳渡大街具有2.8万亩犁地,年产秸秆约3000吨。曩昔因为处理途径不畅,“一把火”成为“最快捷”的处理方法,但燃烧不只导致PM2.5浓度飙升,更构成土壤有机质丢失。
面临秸秆燃烧恶疾,珠晖区委、区政府分外的注重秸秆综合使用作业,屡次举行专题会议,对秸秆综合使用作业进行布置。为推动此项作业,东阳渡大街联合衡阳市生态环境局珠晖分局树立专项攻坚小组,统筹方针、资金与技能资源,精准规划秸秆处置计划,和谐150万元专项资金,置办2台秸秆打捆一体机、1台三轮活动破坏机及转运车队,并建成千余平方米光芒村秸秆综合使用收储车间,用于秸秆处置和转运,完成全域秸秆“零燃烧、全使用”。
为保证秸秆综合使用可继续,东阳渡大街还拟定了《秸秆使用三年举动计划》,一起,立异施行“街—村—组—户”四级网格化办理,布局大街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组,组党员干部包户的“职责链”,在构建全链条管理系统的一起,描绘出更久远的图景。
风吹山花香,油菜收割忙。5月的东阳渡,已是一派丰盈现象。两台价值16.8万元的秸秆打捆一体机不停地“奔驰”在油菜地里,所到之处,秸秆被“吃”进机器,经过压实、固定,又“吐”了出来,压缩成草捆规整地排放在田地里。
这种“庞然大物”每小时能处理20亩秸秆,打捆后的秸秆密度添加8倍,协作三轮活动破坏机和转运车,构成了“田间打捆—路途转运—仓储处理”的完好链条。
“搜集—转运—仓储—处置”一体化闭环系统的构建,不只处理了秸秆露天燃烧的污染问题,更经过资源化使用拓荒了生态价值转化新途径。
“咱们依托协作社组织和谐辖区农户收回农作物秸秆,然后直接运往村里秸秆综合使用收储车间,除了加工成秸秆饲料供给本村牛场外,便是送往发电厂作为燃料和木材厂做胶合板,完成了秸秆的经济价值,这一实实在在的收益让乡民们动力满满。”东阳渡大街光芒村党总支书记说。
在技能层面,衡阳市生态环境局珠晖分局组成专家服务团,量体裁衣,立异“分类处置+多元使用”形式。针对气候改变,推行“雨天不间断作业”机制,将高湿度秸秆定向输送至仓储中心天然风干后作为优质饲料;经过技能指导推行秸秆破坏还田,1300亩犁地完成“秸秆还田培地力、化肥减量护生态”的两层效益。多个方面数据显现,秸秆饲料化使用率达30%,还田覆盖率超46%,构成“生态+工业”协同展开新格局。
“科学使用秸秆,回绝露天燃烧。”“秸秆坚决不能烧,综合使用是正路。”7月7日,东阳渡大街作业人员在光芒村乡民刘桂生家中展开秸秆禁烧宣扬。
为了让田里秸秆变“金秆”,近年来,东阳渡大街紧盯“传达链”,深入展开秸秆禁烧“四个一”(一卡、一信、一册、一会)宣扬,大力呼吁农人“树立正确生态观念,活跃学习秸秆综合使用常识”,做秸秆禁烧的饯别者,绿色农业的推动者,生态文明的守护者。到现在,展开入户宣讲达1200余次,发放宣扬材料达5000余份。
在“刚性”方针之下,东阳渡大街更以“柔性”行动显示管理的温度与才智。该大街将推动秸秆综合使用作为饯别农业绿色展开、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要害抓手,以“科学还田、多元转化”为中心构建5种使用形式,即“肥料化、饲料化、燃料化、基料化、质料化”。
一起,对秸秆离田使用的农户按亩补助,让大众自动参加率超95%,秸秆搜集本钱下降40%,完成从“要我禁烧”到“我要禁烧”的改变。“现在是在村干部的带领下,用机械打碎打包,秸秆能卖钱,谁还舍得烧,维护了生态环境,咱们全力支持。”乡民刘桂生慨叹道。
本年56岁的朱富生是朱老屋组乡民,种了一辈子田的他关于秸秆变为发电燃料感到非常猎奇。“要是曾经的话,秸秆绝大多数都是一把火烧掉,没想到现在还能卖。”
现在,东阳渡大街已与周边养殖场、木材加工厂、生物质发电厂等树立安稳协作,秸秆综合使用工业链初具规模。
“本年大街预计收储秸秆5000余吨,不只有用处理了秸秆燃烧问题,还强大了村集体经济、促进了农人增收。”东阳渡大街办事处副主任刘清泉表明,这不只为东阳渡大街带来了明显的生态效益,还完成了经济效益的明显进步,构成了多方共赢的杰出局势。
从“狼烟四起”到“变废为宝”,东阳渡大街的秸秆综合使用实践,为生态管理供给了可仿制的“珠晖样本”。现在,在珠晖区其他城镇,转运车也是络绎于乡下路途将这些“农业废弃物”运往综合使用场所,大幅度进步秸秆综合使用才能和水平,一条绿色生态、多方共赢的村庄复兴之路正逐渐铺展。
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秸秆不再是废弃之物,而是转化为肉牛的甘旨、电厂的燃料、板材的质料,收成的将不只是美丽的环境、洁净的空气和秸秆的“钱景”,更是一个农业与生态共荣的可继续展开的新图景。(唐兰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