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提到,在人口老龄化不断加深,低阶劳力严重缺乏的当下,劳动密集型行业都在积极寻找替代方案,加快实现人机协作甚至以机器换人。而智能清洁设备的设计必须兼具安全性和设计美感,同时也应结合人们的实际的需求与实际操作需要。
数据显示,一台智能设备目前能够替换2~3个清洁人员的工时,以一个清洁人员一小时清扫300m²的面积计算,智能设备每小时能完成700~1000m²的清洁任务。其中,大部分清洁设备在相应作业模式下,只需要充电3~4个小时后,就可以实现长达16个小时的续航,而这对物业企业而言则相当于清洁人员两班制工作。
那么智能清洁设备是否会增加员工素质培训负担和维修难度呢?对此,专家这样认为,“我们对于‘机器换人’的态度非常务实,人机结合是未来3~5年不可避免的阶段”。相比全程需要人为操作的机器,智能设备只需“一头一尾”的维护,即只需要每天在机器人进入作业前后的换水与换电池。此外,考虑到清洁机器人作业时会有某些特定的程度的硬件耗损,其快拆式结构的设计,也便于清洁部件的更换和保养。
值得一提的是,我们还为机器研发了配套的App。使用者在配套App不仅仅可以实现远端控制,还可以随时随地掌握设备的操作信息,实现多台智能设备的协同工作,实际做到“人和机器人”之间的高效协同。 由此可见,智能清洁设备不仅仅可以解决效率和成本之间的矛盾,还重新定义了“清洁工”这一岗位,让清洁工从单纯的劳动者,成为劳动的管理者。
统计多个方面数据显示,全国清洗保洁公司和从事保洁清洗服务的公司总量在20000家以上,但是企业的服务水平却参差不齐。事实上,多数的清洁公司并不具备专业的服务能力。另外,即使在一线城市,甲方也依然习惯以人工作为衡量服务能力的重要指标。某些特定的程度上讲,现阶段的中国商业清洁行业还处于粗放管理阶段。面对市场发展带来的现实困境,精细化与-信息化已成为传统清洁模式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的重要方向。而“智能化”所带来一场颠覆性变革,不单单是清洁服务的品质和效率的提升,也是发展全新技术商业模式的重要契机。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